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
答案
(1)第一次: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第二次:1957~1960年,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的错误、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1965年,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全面好转。
(3)第三次:“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市居民平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理出重大政策调整,然后分析其原因及结果。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但要注意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列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
材料三 由于北美人民的努力和许多国家的支持,美国在战争中逐渐占了上风。1781年,美法联军包围约克镇,英国将领康华利率军投降。英国政府只得做到谈判桌前。
请回答:
(1)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所述的文字出自哪一个法律文件?文件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件产生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战争进入了哪一个阶段?最后的结果怎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是充满希望的热土。早在古代,中非人民就结下了友谊,近代,中非人民都经历了被侵略与被奴役的历史,并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唐朝时,中非友好往来的史实有(  )
①杜环在非洲留下足迹并撰写了有关非洲风土民情的书籍   
②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③非洲发掘出土的陶瓷残片中有唐三彩和邢窑、越窑的产品  
④非洲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百年求索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史实概述中国近代百年求索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从中你能得出什么基本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请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住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艾,少私义则套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彼,重徒则死处而无二虑。舍奉而事末则不夸。不夸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柬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徒,轻迁徙,则国家有惠,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吉,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1分)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