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B.实业救国思潮的积极影响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B.实业救国思潮的积极影响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B.实业救国思潮的积极影响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A
解析
注意“最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对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从内因来考虑,而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就是内因。
举一反三
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注重环境保护
B.民族融合现象的推动
C.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大量南迁
D.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人口的增长(7分)
材料一:   公元1~2000年世界人口的增长图

(1)上面的图表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具有什么趋势和特点?(2分)
(2)体现这种增长趋势的重要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二:马尔萨斯在1798年出版的著作《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中提出:抑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对此,马尔萨斯称其为“积极抑制”;另一种是要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马氏称其为“道德抑制”。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欲中国之不亡,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
——摘自康有为《中华救国会》
材料三: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四: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2)汉代儒家学说的地位有何变化?(2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孔教(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4)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工业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等进行大肆入侵和文化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就是200多年来全球范围的西方化和殖民化,它使得非西方世界、非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在甲午惨败之后,李鸿章来到马关与伊藤博文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次,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阅读上述材料,自主命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试题中提供的材料。
(2)尽可能将论述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观点明确,紧扣论题,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历史转折。在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候,能否跟上历史的步伐,是决定这个国家前途的关键问题。(16分)
问题:请联系中国,概括指出这一转折时期欧洲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方面变革的主要表现及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