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

(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11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分)
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7分)
(2)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4分)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分)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原因。可以说,读懂材料是答好题和关键。
举一反三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面三幅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图一是市坊整齐划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唐朝长安平面图。
图二是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图三是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图。
请回答:
(1)材料中三幅图片提供了什么相似信息?出现图片二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策略”研讨会拟定一个最佳题目,并说明理由。(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反映19世纪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三幅图表

请回答:
(1)请写出三幅图表所反映的改革事件的名称。(3分)
(2)上述三个改革产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2分)
(3)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这三个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 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作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三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早期的民主思想有何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
些?(4分)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5分)
(3)上述中国探索民主的实践说明了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4.(10分)【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1928年斯大林实施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西方在刚开始时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对欠发达国家来说,苏联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在安定下来,进入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大萧条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已经取得的和解的基础。各国政府在日益增长的贫困和不满情绪的压力下频繁更替。而这种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反过来又直接地、也是灾难性地影响了国际形势。
——上述材料均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历史的显著特征是什么?(2分)这一特征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5分)
(2)20世纪30年代末,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摘自《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