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主要含Cu 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的实验流程如下:   (吸收过程中发生

孔雀石主要含Cu 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的实验流程如下:   (吸收过程中发生

题型:上海市模拟题难度:来源:
孔雀石主要含Cu 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的实验流程如下:   (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CO2+H2O→CaCO3↓+2NH4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溶解时,加稀H2SO4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吸收过程中产生的可用作化肥的副产品名称是_____________。
② 由滤液A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___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③ 滤液中加少量Cu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CuO+H2SO4==CuSO4+H2O    ;氯化铵
②加热蒸发   ;把烧杯中的液体引入漏斗中
③调节溶液的pH,除去铁的化合物;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 
举一反三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猜想】 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小明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小亮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________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由此说明,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Ⅰ.纯碱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室摸拟侯氏制碱法生产原理的主要过程:
①20℃时,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4HCO3饱和溶液;
②向NH4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并不断搅拌,直到NaHCO3结晶析出完毕;
③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充分加热,得到Na2CO3;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析出NH4Cl晶体,过滤,得到NH4Cl。
(1)请写出步骤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侯氏制碱法的优点之一是所得的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该化合物遇碱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此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以上反应现象可用于检验氯化铵中的阳离子。若要通过实验区分氯化铵和另一种氮肥硝酸铵,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溶液,请比较这两种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氯化铵___________硝酸铵(选填“>”、“<”或“=”)。
Ⅱ.侯氏制碱法所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
③准确称得6.0g纯碱样品放入装置B的广口瓶中;
④打开装置B的分液漏斗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
试回答:
(1)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试剂X最适宜选用_____________。
(2)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Ⅰ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Ⅱ同学们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丁同学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1)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2)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____________现象(填“有”或“没有”),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3)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假期,鲍创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他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鲍创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1)【设计实验】鲍创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鲍创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徐哲同学认为鲍创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徐哲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 _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鲍创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鲍创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