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上引诗句判断,《

“……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上引诗句判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上引诗句判断,《荒原》是一部
A.浪漫主义文学作品B.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民族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内容可直接判断艾略特《荒原》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当然也可从材料字里行间中体会出“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语言表述有悖于传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材料中心思想是要表达内心的空虚与无助,这正符合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表达精神危机的特征,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语言风格与上述特征不符合。
举一反三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后期的作品,书中写到:“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该作品大致创作于
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D.18世纪中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高度赞扬现代英国的一批文学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这批文学家的作品
A.继承了东方文学的民本主义B.渲染了海洋文明的浪漫色彩
C.记述了现实生活的悲欢离合D.宣扬了理想主义的道德情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司汤达的《红与黑》
C.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D.鲁迅的《狂人日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1805-1859)在其代表作《旧制度与大革命》谈到文学对革命的影响时说:“对文学政治的爱好深入到那些由于天性或社会地位而远离抽象思辩的人心中。凡是受到不平等军役税摊派损害的纳税人,无一不为人人均应平等的思想感到振奋;遭贵族邻居的兔子祸害的小所有者,听说一切特权概应受理性的谴责,无不为之雀跃……政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下列作品最有可能属于上述范畴的是
A.《巴黎圣母院》B.《爱弥尔》C.《苹果车》D.《大卫·科波菲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