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立法权归属中央人民政府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
D.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
答案
D
举一反三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家宝总理说,政计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题型:广西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5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全国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代表8000多人,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讨论。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公告,将宪法草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一场讨论热潮在全国展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产生过程充分反映出    [     ]
A.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              
B.人民民主原则   
C.社会主义的原则                  
D.统一战线的组织原则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