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背景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明确B.工商业的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背景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明确 | B.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 C.国有企业已经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国营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象突出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8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中提出的,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早在1956年就完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故ABC均不符合史实,正确的选项为D。 |
举一反三
下列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四件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宁波、温州被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②震元堂由国有独资转制为股份制企业 ③马云创办淘宝电子商务网站 ④宗庆后负责的校办(集体)企业娃哈哈成立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 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很多人到南洋(东南亚)一带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去到南洋,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共内战,许多人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等习惯性人口迁移特点。从19世纪初到1949年的五十年间,由关内迁到东北的人口就有3000万左右。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7分) |
1992年以前,在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很多学者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动向都视作为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这说明A.中国理论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界定 | 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巨大阻力 |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 D.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教训深刻 |
|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 C.计划经济的盛行 | 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 |
|
有人用***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头巧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A.“摸着石头过河” |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