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84年底,农村撤社改乡镇、撤队改村的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建立了9.1万个乡(镇),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不能说明的是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到1984年底,农村撤社改乡镇、撤队改村的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建立了9.1万个乡(镇),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不能说明的是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到1984年底,农村撤社改乡镇、撤队改村的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建
立了9.1万个乡(镇),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不能说明的是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得以改变
B.村民委员会代替了原来的生产大队
C.农村城市化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D.农村体制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答案
C
解析
材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行政机构变革情况的介绍,但材料并未涉及城市
化,故C项错误。
举一反三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国企改革步步深入,对其意义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了国家性质的变化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C.改善了经济运行的状况D.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
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
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
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
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4分)
(2)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3)据以上材料指出,***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你对此有何认识?(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
己的。”出自安徽凤阳农民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企业股份制改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召开不久,
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
依据应该是
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这次会议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D.会议高度评价了***的重大贡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用品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B.一五计划实施
C.三大改造完成D.对外贸易扩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