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间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间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间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
材料二

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          ***会见尼克松      ***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长期全方面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及其目的是什么 ?(5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3分)对中国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5分)
答案

(1)方针:“一边倒”。(1分)
目的:保障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中苏两国人民团结友谊。(每点1分,共2分)
特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1分)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3分)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分)
(3)新变化: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2分)
(4)主题: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核心,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有主题3分,并进行简单论证2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常见题,需有较好的理解、掌握。(1)考查了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方针,外交方针有“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根据材料一可以知道这一事件是执行“一边倒”的结果。根据所学可以回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回答。当时的国际形势突出特点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抗。(2)考查了我国70年代外交冲破的有关知识点,从三则图片可知当时的成就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3)根据材料2001年我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双方结伴不针对第三国。这是冷战后国际关系出现的新的现象。(4)我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要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时候,要具有灵活性,根据国家利益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的做出调整。
举一反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某时期我国公开发行的宣传画,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
A.中苏关系破裂B.美国敌视中国
C.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D.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建交状况分别在1949年、l972年、l992年形成了三次高潮。下列史实属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签订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 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