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C.“开阡陌封疆”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
[ ] |
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开阡陌封疆” 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
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
——《中国古代史资料》 |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以此强化统治。 |
——摘自百度百科 |
材料二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
——摘自中文百科在线 |
材料三 鲜卑“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至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才把原来的部落宗主制扬弃了,改用汉法,仿周官遗意,设立三长: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
——摘自新华网 |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两者在行政管理方式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与材料二体现在行政体制方面具有怎样的关系?两者在政治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
——《史记·商君列传》 |
材料二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迭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
——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
材料三 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
——钱穆《国史大纲》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持什么态度?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
——《商君书·说民》 |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范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日“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棱民莫敢议令。 |
——《史记·商君列传》 |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
——《通典卷一·食货》 |
材料四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 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非人***之也。 |
——《盐铁论·非鞅篇》 |
请回答: |
(1)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