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
——《日知录·宋世风俗》 |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
答案
(1)应不应该实行免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免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二反对实行免役法,理由是免役法“宽富而困贫…‘使农民失业”。 (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并非如此,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3)相同点: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危害天下。不同点:材料三对其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水利法危害百姓,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危害久远。 (4)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
举一反三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 |
[ ]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打击朝廷腐朽势力 D.巩固北宋王朝的统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 |
摘自吕恩勉《中国文化史》 |
材料二:“治兵之法,一日汰冗兵而合营勇,二日起民兵而立团练,三日练旗兵而振满蒙,四日募新制以精器械,五日广学堂而联将才,六日厚海军以威海外。” |
摘自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 |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对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军事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军事改革措施。王安石与康有为在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宋初年实行“更戌法”,产生的后果是 |
[ ] |
A. “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 “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C. “方镇相望于内地” D. “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
北宋经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的目的是 |
[ ] |
A.加强对将士的防范 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C.提高将士的积极性 D.提高抵御外敌的能力 |
王安石变法中,注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是 |
[ ]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