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其改革措施中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梁启超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其改革措施中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其中涉及的内容有 ①青苗法 ②市易法 ③保甲法 ④农田水利法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青苗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是商贩或农民在财力或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可向州县官府赊购或是借钱,官府收取一定的利息。这体现了“银行”的作用;保甲法使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体现了“警察”的作用。故选A。 |
举一反三
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项目
| 绢帛
| 五谷
| 钱币(京师岁入)
| 宋仁宗时期
| —
| —
| 3 680万贯
| 宋仁宗嘉祐某年
| 276万余匹
| 1 807万石
| —
| 宋神宗时期
| —
| —
| 6 000万贯
|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 267万余匹
| 1 788万余石
| —
| A.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 B.钱币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节流措施的有效实施 C.钱币收入大增,说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积贫局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专用己意,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故五十年间,经术颓靡,日入于暗味、支离,而六经置于空虚无用之地。……轻用已私,纷更法令。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 ——(宋)胡宏《五峰集》 材料二 “然其(指王安石)为人,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今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夫以佛老之言为妙道,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 ——(宋)朱熹《读两陈谏议遗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中哪些具体措施引起了胡宏的不满?(4分) (2)据材料二,朱熹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提出了批评?(2分) (3)据上述材料,胡、朱二人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其目的何在?(4分)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之国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意义。(9分)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2分)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9分)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