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4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答案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 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新”)。(2分)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考查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1)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从材料“暂时创办官立事业”可以概括为 “官办”,原因从材料“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可以概括。(2)“方式变化” 结合材料三并与材料一比较概况,分析原因分别从官营、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对官营政策的不满角度分析。(3)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的含义。但答案部分我觉得应该表述为“必须较彻底地改变旧的政治制度”似乎更科学。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该题的设问在烟台市二练中已有类似表述),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学习日本的自强的经验,成为当时国人的主要思潮之一,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也是学习日本自强的经验。
举一反三
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实行募兵制
C.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

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消除封建割据
C.完善国家管理职能D.确定土地私有

以下关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发生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由幕藩体制转变为中央集权       ②由殖民地转变为独立国家
③由等级制到承认“四民平等”          ④由闭关自守到“文明开化”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