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主要反映了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善B.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C.日本“文明开化”政策带来的变化D.日本敌视西方先进事物

右图主要反映了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善B.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C.日本“文明开化”政策带来的变化D.日本敌视西方先进事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右图主要反映了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善B.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C.日本“文明开化”政策带来的变化D.日本敌视西方先进事物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9分)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  )
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幕府和倒幕派的争权夺利斗争
C.天皇为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改革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3年9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
——《欧罗巴州政俗总论》
【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
——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列举所学史实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度。(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日本没有自己原创的文化,……日本从中国输入文字、儒家与华化的佛教,也学习了中国的律令制度。虽然日本是学习的好学生,但对于学来的文明并没有血肉相连的归属感。过去学唐风,今天学西方文明,反正都是外来事物,犹如脱换衣服,没有剔骨换心的痛苦。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批评这种欧化风气是一种“轻佻”行为,他担心浅薄地模仿西方会失去“日本人的特性”。著名医学专家森鸥外也反对完全以欧洲为模子来改变日本的习俗、制度和机构。甚至福泽谕吉也改变了腔调,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放弃,应“尽量少抛弃”,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从而提出了“少弃多采主义”。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二都论及日本明治维新,试比较材料一、二的异同点。(6分)
(2)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少弃多采主义”的?(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