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

阅读以下材料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以下材料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办工厂之一,政府从法国购置了缫丝设备,还重金聘请了法国技师。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准备入宫开会。一条消息传到宫中: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
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之后,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
连年的对外侵略,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扩张势力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
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把日本明治维新以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刺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发展的道路有何不同?
(2)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伊藤博文对大久保利通的国家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的内外背景是什么?
(3)概括评价伊藤博文的国家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二战后迄今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又做了怎样的重大调整?
答案

(1)大久保利通推行全面西方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伊藤博文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国家道路。(2分)
(2)内部背景:国内矛盾的尖锐,封建军国主义浓厚,经过改革后增强了国力。国外背景: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盛行,列强的姑息。(6分,答到其他相应内容,只要言之有理的可给分,每一点1分,不要超过本问6分)
(3)一方面给日本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移国内矛盾,促进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给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战争灾难。(2分)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近来有军国主义的复活。
解析

本题中心围绕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历程,这是近年高考热点。(1)问阅读材料即可得出。(2)问注意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史实分析当时日本的内外背景。(3)这一结果分析应注意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结合二战后日本吸取教训和当今时事即可得出。
举一反三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比日本早,但步伐缓慢,始终没能实现近代化,试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方面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进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导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
B.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掌握政权,大力推行改革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之资,器用之本。
材料二: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耶。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四: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合适宜。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政治史》
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材料二比材料一的进步之处、材料三对材料二的继承和发展。(8分)
(2)材料四是对待外国文明在方法论上的主张是什么?这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60—70年代通过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人物是    (   )
A.俾斯麦B.亚历山大二世
C.明治天皇D.华盛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题:(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定的风俗总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政治格局、文化传统、施政方针下形成的;移风易俗往往是统治者革新的重要举措,能否除旧布新、树立新风尚,是衡量改革是否深入和取得成功的风向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分处泰山南北的鲁和齐,风俗反差极大,成为鲜明对比。
鲁人风俗极为正统。夫妻之间晾衣竿子、挂衣架子、枕席都要分开。一般男女走路也要“男子由右,女子由左”。鲁宣公的女儿寡居,因死守“妇人夜出,不见傅(负责文化教养的人)、母(负责料理生活的人)不下堂”的妇礼,竟然在着火之后,“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
齐人长女掌管家务,自由参加聚会,男女“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妇女勇敢、豪爽、泼辣、意气风发,全无妇礼的束缚。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 临淄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踘者。……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
材料四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成王对周公说:“立你的长子伯禽,使他为侯于鲁,大大地开发疆域,作周王室的辅助。”于是命伯禽为鲁公,使他到东方为侯,赐给他那里山川,还有土田和附庸小国。)
——《诗经·鲁颂》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齐鲁风俗差异的原因。(10分)
材料五

(2)上图反映了明治年间东京的情况,试概括文明开化给日本带来了哪些生活习俗方面的变化,并分析生活习俗变化对日本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