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一战后期,交战国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夺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时机已经成熟。二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损害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2)影响:一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美国成为其主导国家之一。二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为打败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3)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但美国的参战都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举一反三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向各国发出退出战争的照会,遭到了协约国的拒绝却得到了德国的赞同。德国这样做主要意图是(   ) 
A、渴望结束战争
B、施放和平烟幕
C、摆脱两线作战
D、抵制国内革命
题型:0116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概括一战中“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14年一战爆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的大好机会,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改变策略。在一战期间,共有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提供的援助弥足珍贵。”1918年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中国人轻视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
请回答:
(1)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一战中华工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建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B.苏俄宣布放弃旧俄在国外的一切特权
C.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
D.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