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

(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表现。(3分)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的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举例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2
分)结合材料一分析欧洲国家合作的目的(2分)
(3)据材料三分析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答案

(1)马歇尔计划使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的修建);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苏控制。(3分,任3点即可。)
(2)国家:法、德。(2分)  
事例: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2分)
目的:发展经济,提高地位,摆脱美苏控制和威胁。(2分)
(3)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世界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意味着欧洲不在是独立自主的,表现联系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史实来分析说明即可,如马歇尔计划使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的修建);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苏控制。
(2)第一小问结合欧洲联合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这两个国家是法德;第二小问可从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来列举即可,如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第三小问目的从材料一中“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的信息科概括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从“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信息科归纳出摆脱美苏控制和威胁。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和措施可归纳出关注社会公正、关注社会平等问题、关注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新政的内容,从社会公正、公平的角度来分析,可归纳出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4)影响从材料三中“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的信息可归纳出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世界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漫画(左为美国,右为苏联,柱状物是导弹)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
C.美苏力量均势
D.多极化逐渐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A.美苏核军备竞赛B.越南战争
C.冷战D.不结盟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