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边疆意指疆域,这里主要指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边疆”。边疆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观。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后的边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边疆意指疆域,这里主要指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边疆”。边疆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观。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后的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边疆意指疆域,这里主要指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边疆”。边疆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观。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后的边疆主要指领土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 确定战略控制范围, 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随之转型。
类型
内涵
特征
内容
领土边疆
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
空间的地表性,边界的确定性,管辖权的排他性。
陆疆
海疆
空疆
地底疆
利益边疆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范围所及空间。
空间的利益性、边界的模糊性,权利的交错性。
经济边疆
文化边疆
信息边疆
太空边疆
——徐黎丽《国家利益的延伸与软边疆概念的发展》
概括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边疆观,并结合相关背景评析利益边疆观的出现。
答案
边疆观:领土边疆和利益边疆。(2分)
背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经济边疆的扩张;多极化趋势下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科技与航空航天技术的全面推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宣传普世价值观的冲击。(每点2分,任意三点给6分)
实质:美国从国家利益出发,力图建立世界霸权(2分)
立场:警惕西方国家利益边疆的宣传,坚定维护中国自身领土边疆,合理构建我国的利益边疆。(每点1分,任意两点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对边疆的概念的描述,可以看出全球化的时代的边疆观有两方面,即领土边疆和利益边疆。第二小问首先明确利益边疆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大国提出的,结合相关的国际背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多极化趋势下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科技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宣传普世价值观的冲击。
举一反三
阅读《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1989—1996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长,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年份
1949
1959
1969
I979
1989
1996
成员国数
58
83
125
149
156
185
A.90年代成员国增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  
B.9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        
D.90年代增长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1分)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相信,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法德两国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
——1963年西德总理阿登纳
“法国和德国并肩站在一起,这确实对大家都是更有好处的。”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7分)
材料二:美苏冷战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在亚洲则充满火药味。
——摘自木子编《冷战风云》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在亚洲则充满火药味”的表现。(6分)
材料三: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 
——摘自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随着中国、西欧和日本等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美欧日是框架的基础
美俄中是框架的关键
美俄欧是欧洲的一翼
美中日是亚洲一翼
请回答: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①材料一中美国冷战政策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
②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4分)


图三:柏林墙拆除后的遗址
图四:国际格局变化结构图
③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