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 ]A.休养生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
[ ] |
A.休养生息政策 B.仁义为本原则 C.民族团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
答案
举一反三
假如你生活在唐太宗时代的长安,你可能见到的现象不包括( ) |
A、一位中国人娶了一位罗马女子 B、唐政府中出现了鸿胪寺这一机构 C、政府官员中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D、鉴于佛教太过兴盛,唐太宗下令灭佛 |
不同地区的文明在交流与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
|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局面下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当时从广州出发到达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带把壶、高足杯等外来物品不仅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由于唐朝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唐朝,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
(1)依据材料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对外交流发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并带来望远镜、西文世界地图。随后又有多名欧洲传教士东来,其中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传教士王征合著《奇器图说》,系统介绍物理学原理。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一些思想开明的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耶稣会(天主教)传教士除带来西方学术外,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利玛窦首先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寄回意大利,后来比利时教士金尼阁又用拉丁文译《五经》。 |
——《中国古代简史》 |
(2)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同内容,结合所学分析相关的经济文化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已经看到,从五十个世纪以前的古代开始,尼罗河河谷的居民开始有了书面记载的历史以后,文明是怎样以奇特的方式进步的。从尼罗河走到美索不迭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然后是转向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个内陆海成为了贸易中心,而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到16世纪,它再一次向西迁移,并使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
(3)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的表现,并概括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三位伟人,他们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吸纳了西方文明的成果,领导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
|
下图所示石碑是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篆刻而成的。石碑文字讲述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古波斯传教士阿罗本来华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得到太宗许可的故事,并记载了大量儒释道经典和波斯教典故。这一石碑的留存,证明了唐太宗的哪一政策? |
|
[ ] |
A.休养生息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民族团结政策 D.仁义为本原则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贞观时,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到古印度学习甘蔗制糖。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古印度数学的发展。 |
——摘自《中国古代史》 |
材料二:波斯商人……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洋一带的土特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量运往波斯销售……651年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全解》 |
材料三: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特固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乃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使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
——梁廷楠《奥海关志》卷13 |
材料四: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白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敷百年。” |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的清政府外交政策是什么?结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分析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反映的李鸿章对外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主张的实践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 |
[ ] |
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