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

(19分)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分)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原因。(9分)
材料二  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一一《中国民俗史·民国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3)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3分)
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3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3分)
(2)问题: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6分)
(3)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国民素质;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公元59年,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可以看出孔子及儒学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及儒学地位的提高,主要因为: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而材料“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说明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待儒家思想要采取批判地继承;对待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国民素质;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关于孔子的四幅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一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的思想赢得了中外的推崇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