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屈辱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结束,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资本主义列强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对中国进行商品侵略。   ——《长白学刊》2007年第5期
材料二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 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百度网
材料三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 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百度网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被迫融入全球化的史实表现。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自二战以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放沿海五处通商口岸;外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鸦片走私有增无减。
(2)原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3)特点: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4)因素: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两极格局的结束;跨国公司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国际金融的发展。
举一反三
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主要是因为 [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
A.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B.榨油业的衰败
C.铁器制造业的衰落      
D.制糖业的衰落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山东省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一蓝一黄优势互补,非黄非蓝地区同迎机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材料2: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1)依据材料1,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材料2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