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

【题文】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福建临海,具有靠海谋生的特点和优势,“闽人以海为田”主要是指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A、B、D答案都偷换了概念。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诗句关于古代商业说法错误的是
A.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离别”的诗句,反映了古代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B.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的草市是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描述了由于当时政府的重商轻农政策,使民间出现经商热的状况:“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D.诗人杜牧在《泊秦淮》诗中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就描写了金陵秦淮河边纸醉金迷的夜市景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朝奉”本为官名,后来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世人统称徽商为“朝奉”。徽商不愿被人们称为“老板”,本质上说明(      )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B.走官商结合的道路
C.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D.徽商虚伪狡诈的表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三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4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对违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举的作用包括(     )
①增加了财政收人    ②加强了经济调控    ③强化了“工官”制度    ④打击了商人势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