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

【题文】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秦朝制度的特点。通读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体现了君主独裁专制的特点,“守宰之任骤更数易(官员随意任命),视其地如传舍”又体现了实行官僚政治的特点,C符合题意。A项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B与题意无关,D主要反映了西周的土地制度和分封制,故全部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制的特点
举一反三
【题文】《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水利建设B.发展小农经济
C.强化中央集权D.遏制诸侯势力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国相国吕不韦在编撰《吕氏春秋》时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由此,你推断《吕氏春秋》应是
A.歌颂三皇五帝功绩方面的著作B.杂糅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
C.歌颂吕不韦个人功绩方面的著作D.研究诸子百家思想的专著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
材料三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4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3分)
(3)材料三认为立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它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