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摘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在历史上赢得普遍赞誉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的过失。(7分)
答案
【答案】(1)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8分)
(2)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为支持分裂战争,实行战争经济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长期的战争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7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可以得出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可以得出: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根据材料二中的,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可以得出为支持分裂战争,实行战争经济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长期的战争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政治家·诸葛亮
举一反三
【题文】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 |
C.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 |
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 |
【题文】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西周实行“封邦建国” | B.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 |
C.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 D.清朝设立军机处 |
【题文】史载:“丞相旧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帝本欲依之,迫于太尉、司空,但为东西门耳。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这段史料最可能出自( )
A.《后汉书》 | B.《宋史》 | C.《明史》 | D.《清史稿》 |
【题文】帝王的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下列各项中属于年号的是
【题文】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