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回答:
(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
【答案】(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或皇权至上)。(2分)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8分)
(2)三省六部制,(1分)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分)
(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1分)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2分)
(4)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一左图中可以看出“皇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结合材料二“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可以得出其积极作用。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一右图可以看出“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等信息可知,右图所反映的是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之间是相互牵制和监督的关系,其目的分化相权,强化皇权。
(3)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的军机处设置,其主要作用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可以加强皇权,一是提高了行政效率。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所体现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二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D.九卿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哪种选官制度的弊端
A.世卿世禄B.军功爵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对八股取士的认识是正确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主张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相近的是
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②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③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④高帝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