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

【题文】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疑……制……虑……防……”等关键信息可知,黄宗羲认为要进行权力的分散和监督,也就是中央制度要进行相互牵制。三省六部制为了防止权力的集中,将相权一分为三;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而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并不能体现权力的约束,而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排除③④,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演变
举一反三
【题文】(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式,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改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料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什么?  (2分)它具体是怎样构成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中央官制和选官制度上的体现?(4分)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3)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2分)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三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5)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A.御史大夫、通判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D.郡县、行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临时机构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体现出皇帝独尊的时代特征。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民部”为“户部”
C.明初改“大都”为“北平”D.清初改“玄武门”为“神武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相互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决,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明朝内阁地位的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除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