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

【题文】“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直接由皇帝军机处,毫无疑问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军机处
举一反三
【题文】(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明朝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国家行政决策机构,两者都体现了对王权的制约。(  )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示一、二、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1分)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9分)
(2)材料二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4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
①汉武帝建立中朝   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   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一
 
(1)图1体现的中国古朝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朝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8分)
材料二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3927
元成帝时
5816万
22500人
1: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1:911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