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
(2)材料二中明朝为防丞相“擅专威福”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答案
【答案】
(1)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看法:有一定道理。北宋初年过分集权,确实使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朱熹的认识基本上符合实际。
(2)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3)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措施: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土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看法:材料主要强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财政困难和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2)措施:材料二出处注明是明太祖的话,说明明太祖对相权过大心怀不安,所以就废除了丞相制度,裁撤了中书省,丞相与中书省所管事务完全由皇帝一人管理,所以六部等于也直属于皇帝管辖,而且明太祖还规定以后子孙不得再立丞相。
(3)演变趋势:由材料一所提供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而过分削弱地方的权力和材料二提供的皇帝为加强自己的权力而最终废除了丞相制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在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在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                          
──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
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A.枢密院B.内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