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A.结构特点--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D.具有运

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A.结构特点--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D.具有运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
A.结构特点--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答案
举一反三
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
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物膜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细胞膜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蛋白质均匀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上
C.脂类小分子易于自由扩散通过
D.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侧表面都有亲水性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回答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_____________。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____________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现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将其进行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质43%,糖类8%。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成分中脂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