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分别给予小

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分别给予小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死小球藻,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自显影分析。结果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enson与M.Calvin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实验结果证明: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说明:从CO2进入叶绿体产生有机酸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物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__________。
(5)如果在照光的情况下,用14CO2“饲喂”小球藻一段时间后,突然将“CO2清除掉,将可以在叶绿体中发现大量的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暗反应
(2)3-磷酸甘油酸
(3)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4)氨基酸、有机酸等
(5)与CO2结合的有机物(如C5化合物等)
举一反三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④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萨克斯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对绿叶进行饥饿处理?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研究光合作用的Calvin等人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离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A.光照时间越长,积累的C3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
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葡萄糖中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
B.桑格和尼克森在研究生物膜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恩格尔曼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了光合作用的部位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对DNA和RNA染色后的细胞是活细胞
题型:天津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