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人员将6个培养瓶(培养液中含某种单细胞绿藻)分别悬吊于湖中同一地点的6个不同深度:0m(水面)、2m、4m、6m、8m、10m。培养瓶中绿藻细胞的最初密度

某科研人员将6个培养瓶(培养液中含某种单细胞绿藻)分别悬吊于湖中同一地点的6个不同深度:0m(水面)、2m、4m、6m、8m、10m。培养瓶中绿藻细胞的最初密度

题型:0115 月考题难度:来源:
某科研人员将6个培养瓶(培养液中含某种单细胞绿藻)分别悬吊于湖中同一地点的6个不同深度:0m(水面)、2m、4m、6m、8m、10m。培养瓶中绿藻细胞的最初密度是5000个/100mL水,一周后,各培养瓶中的绿藻细胞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请根据图示,描述该曲线显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培养瓶的悬吊深度是5m,则绿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个/mL水。
(3)当水深到_______m时,绿藻细胞总数不会增多。假如绿藻细胞持续悬吊在上述的深度之下,绿藻活细胞的数量将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导致各样本中绿藻细胞密度不同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该因素是如何影响绿藻细胞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随着悬吊深度的增加,绿藻细胞的密度下降
(2)110(或110左右的数值范围)
(3)8     减少      在8m深水下,绿藻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养料贮存耗尽后绿藻细胞就会死亡
(4)光照强度(或温度)      光照强度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下降(或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酶活性也随之下降)
举一反三
下图是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此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竞争
B.t1~t2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t3时乙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
D.若除去乙种群,则甲种群会呈“J”型增长
题型:0110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B.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须在c点之后进行
C.若该图表示海洋中某种鱼的生长曲线,则最佳捕捞时间在e点
D.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曲线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极低甚至为0
题型:012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题型:012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某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
(3)在该森林中,还分布有红豆杉和某种鸟。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这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_有关。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题型:012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种群的特征
B.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年龄组成的规律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