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到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2的重物,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到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2的重物,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到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2的重物,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缓慢推动m2,当两弹簧的总长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时,试求:
(1)m1m2各自上移到距离。
(2)推力F的大小。

答案
(1)

(2)
解析

试题分析:(1)没加推力时:k2x2=m2gsinθ
k2x2+m1gsinθ=k1x1
加上推力后,当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时,k1的伸长量与k2的压缩量均为x,对m1受力分析可得:
k1x+k2x=m1gsinθ
所以m1上移的距离
d1=x1-x=
m2上移的距离d2=x2+x+d1=x2+x1
.
(2)分析m2的受力情况,有:
F=m2gsinθ+k2x=m2gsinθ+.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O),用轻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当用水平力作用在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若用水平力作用在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2B.=2
C.>2D.<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质量m="1.0" kg的甲物体与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如图所示。质量m="1.0" kg的乙物体从甲物体正上方,距离甲物体h="0.40" m处自由落下,撞在甲物体上在极短的时间内与甲物体粘在一起(不再分离)向下运动。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上升的最高点比甲物体初始位置高H="0.10" 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乙物体和甲物体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
(2)乙物体和甲物体碰撞后一起向下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甲乙两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Bi的半衰期是5天,12gBi经过15天后还有1.5g未衰变
C.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2)(10分)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木块A。和B,其质量mA=lkg、mB=4kg,它们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一颗水平飞行的子弹质量为m=50g,以v0=500m/s的速度在极短时间内射穿两木块,已知射穿A木块后子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且子弹射穿A木块损失的动能是射穿B木块损失的动能的2倍。求: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个轻质弹簧静止放于光滑斜面上,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放置,且恰好与水平线AB齐平。一长为L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将细线拉至水平,此时小球在位置C,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到达最低点D时,细绳刚好被拉断, D点到AB的距离为h,之后小球恰好沿斜面方向将弹簧压缩,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求:
小题1: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小题2:斜面的倾角θ
小题3:弹簧所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质量均为m,其中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将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的厚度及空气阻力均可忽略不计,且在下面所述的各过程中弹簧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小题1:若用力将物块A竖直向上缓慢提起,使物块B恰好能离开水平地面,求此过程中物块A被提起的高度。
小题2:如果使物块C从距物块A高3x0处自由落下,C与A相碰后,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它们运动到最低点后又向上弹起,物块A刚好能回到使弹簧恢复为原长的位置。求C与A相碰前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
小题3:如果将物块C从距物块A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 C与A相碰后立即一起向下运动但并不粘连。此后物块A、C在弹起过程中分离,其中物块C运动到最高点时被某装置接收,而物块A刚好能在物块B不离开地面的情况下做简谐运动。求物块C的释放位置与接收位置间的距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