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0、1、2、3、4、5、6,量得s1=1.30cm,s2

如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0、1、2、3、4、5、6,量得s1=1.30cm,s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0、1、2、3、4、5、6,量得s1=1.30cm,s2=1.80cm,s3=2.28cm,s4=2.78cm,s5=3.29cm,s6=3.81cm。

小题1:用s1和s2及T表示v0,则v0=              
小题2:v1=            cm/s;(保留3位有效数字,下同。)
小题3:小车的加速度a=         cm/s2。
答案

小题1:
小题2:15.5
小题3:50.0
解析
小题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用描点连线的方法来处理数据,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小题2:由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1== =15.5cm/s     v3==25.3cm/s
小题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s=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a1+a2+a3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0.5m/s2
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举一反三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则:

小题1:打点计时器工作的周期是     ,根据纸带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是                 ,理由是                            
小题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小题3:在计时器打出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表达式为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具体的计算结果是              m/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小题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
小题2: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10" 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配重(个数)
0
1
2
3
4
弹簧秤读数(N)
0.50
1.00
1.50
2.00
2.50
测木块重(N)
2.0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N,0.B.0,1N.C.2N,1N.D.1N,1N.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有两种,一种是电火花计时器,另一种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其中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是     V交流电压,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       s打一个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研究平抛物体在的运动”的实验中,如果实验时忘记记下小球抛出点的位置,描出如图所示的轨迹,其中A为小球离开抛出点后某一时刻的位置,则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抛出点的坐标为       (计算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