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1)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6分)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1)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
(1)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本实验中探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
(2)在以上实验中实验仪器有:砂桶和砂子、小车和砝码、带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复写纸片,除了以上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A.秒表              B.弹簧测力计
C.毫米刻度尺        D.天平
E.低压直流电源      F.低压交流电源
答案
(1)B (2)CDF
解析

举一反三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2分)一位同学用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摆球的直径,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
球的直径D=       cm.   
(2)(2分)另一位同学测定了单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
         ,单摆的摆动周期是          

(3)(2分)若测得的g值比当地的标准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其中一条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              。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        mm。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Ⅰ.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
Ⅰ.(6分)图中为“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其中 s 为单色光源,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s1和s2位置的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1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已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源s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Ⅱ.(12)图Ⅰ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V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1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1)写出mU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已知E = 1.50V,l =" 12.0" cm,g =" 9.80" m/s2。测量结果如下表:
m(kg)
1.00
1.50
3.00
4.50
6.00
7.50
UV
0.108
0.154
0.290
0.446
0.608
0.740
 

①在图2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mU直线。
mU直线的斜率为              kg/V。
③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