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 kg,沿同一粗糙水平面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运动。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上得到它们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 kg,沿同一粗糙水平面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运动。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上得到它们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 kg,沿同一粗糙水平面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运动。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上得到它们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
(1)物块A所受拉力F的大小。
(2)4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s。
答案
(1)F="2.4" N(2)20 m
解析
(1)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
由v-t图可得
     ①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②
算出(a=2m/s2同样给分)
对A、B两物块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1           
f=ma2               
由①~④式可得    F="2.4" N    ⑤
(2)设A、B两物块4 s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由图象得
  ⑥
        ⑦
所以  s=s1-s2="20" m       ⑧
(用其它方法得出正确答案同样给分)
评分标准:本题13分. (1)问8分,①、②、③式各2分,、④、⑤式各1分;(2)问5分,⑥、⑦式各2分,⑧式1分
本题考查的是运动描述中V-T的应用,根据图中的信息可求出两个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两物体的受力大小,第二问中先算两物体在4s内的位移,即可得出4s时的间隔。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一弹丸从离地高度H=1.95m的A点以v0=8.0m/s的初速度水平射出,恰以平行于斜面的速度射入静止在固定斜面顶端C处的一木块中,并立即与木块具有相同的速度(此速度大小为弹丸进入木块前一瞬间速度的)共同运动,在斜面下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木块与它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碰后恰能返回C点。已知斜面顶端C处离地高h=0.15m,求

(1)A点和C点间的水平距离?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从被弹丸击中到再次回到C点的时间t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0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的时间t0

(1)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的示数F的关系。下列图像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滑板运动是一种崇尚自由的运动方式,给运动员带来成功和创造的喜悦,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若滑道简化为倾角为θ=37°的斜面AB及水平面BC,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运动员和滑板组成的整体简化为质量m ="40" Kg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的D点。D、B间距离为d ="7" m,物体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 =0.2。将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 160" N作用在该物体上,t=2s后撤去该力,不考虑物体经过B点时的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2,斜面足够长,求撤去拉力F后,经过多长时间物体第二次经过B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风速越大,雨滴着地的时间越长
B.风速越大,雨滴着地的时间越短
C.雨滴下落着地的时间与风速无关
D.雨滴着地速度与风速无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向下沿光滑半圆轨道运动。轨道半径为R,若物体通过B点时的速率为,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大
(2)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
(3)物体离开C点后还能上升多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