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顺利升空入轨,14日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进行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s.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顺利升空入轨,14日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进行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s.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

题型:南开区模拟难度:来源: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顺利升空入轨,14日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进行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s.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线速度逐渐减小
B.飞船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增大,周期逐渐减小,线速度和角速度都逐渐增大
C.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增大
答案
A、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2
=ma=m
4π2
T2
r
=m
v2
r
=mω2r.得:a=
GM
r2
,T=2π


r3
GM
,v=


GM
r
,ω=


GM
r3

可见,随着高度的下降,飞船的轨道半径r减小,则由上式得知:万有引力F逐渐增大,线速度v增大,向心加度a增大,周期T减小,角速度ω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D轨道高度逐渐降低,即飞船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将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飞船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飞船的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故C、D错误.
故选B
举一反三
一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若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该卫星的圆周运动的半径R为______;它在
1
6
周期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题型:徐汇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首先被送入一个椭圆形“超地球同步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约为200公里,最远距离约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行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此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约为500公里,最远距离约为12.8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超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时一定定点在赤道上空并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
B.与周期为85分钟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相比,“嫦娥一号”在“超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半长轴大
C.卫星在“超地球同步轨道”上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D.因为“嫦娥一号”要成为环月卫星,所以其发射速度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飞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T1=12h;“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T2=24h.两颗卫星相比:______离地面较高.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一次通过该小岛上空将是______.
题型:闸北区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通过加速再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心最近距离为L1,最远距离为L2,卫星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火箭的反向助推器减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心距离L3的“绕月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6,求:
(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2)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魔方格
题型:南通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世界已进入太空时代.“嫦娥奔月”工程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一次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宇宙飞船在近地点200km、远地点343km的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其周期为T,机械能为E,通过远地点时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当飞船运动到远地点时实施变轨,转到离地面高度为343km的圆轨道上运行,则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行时(  )
A.运行周期小于TB.速度大于v
C.加速度等于aD.机械能等于E
题型:徐州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