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氘,完全可充当未来的主要能源。两个氘核的核反应为:+→+n,其中氘核的质量为2.013u,氦核的质量为3.0150u,中子的质量为1.0087u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氘,完全可充当未来的主要能源。两个氘核的核反应为:+→+n,其中氘核的质量为2.013u,氦核的质量为3.0150u,中子的质量为1.0087u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氘,完全可充当未来的主要能源。两个氘核的核反应为:++n,其中氘核的质量为2.013u,氦核的质量为3.0150u,中子的质量为1.0087u.(1u=931.5Mev).
求小题1: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小题2:在两个氘核以相等的动能0.35MeV进行对心碰撞,并且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情况下,求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和氦核的动能。
答案

小题1:2.14MeV
小题2:2.13MeV
解析
(1)由△E=△mc2可知释放的核能  E=(2mH-mHe-mn)c2=2.14MeV
(2)把两个氘核作为一个系统,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前两氘核的动能相等,
其动量等大反向,因此反应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即      mHevHe+ mnvn=0
反应前后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即      
又因为mHe:mn=3:1,所以vHe:vn=1:3
由以上各式代入已知数据得:EKhe=0.71MeV,EKn=2.13MeV.
举一反三
(15分)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均为m,其中厚度相同的A、B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C放在静止的B物体上,物体A以速度v0向物体B运动,与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但互不粘连;C滑过B后又在A上滑行,最后停在A上,与A一起以的速度运动。求:
(1)物体B最终的速度;
(2)小物块C在物体A和物体B上滑行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之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 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简化为如下模型: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距离大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
设物体A的质量m1="1.0kg," 开始静止在直线上某点,物体B的质量m2=3.0kg,以速度V0从远处沿直线向A运动,如图所示,若d="0.10m," F="0.60N," V0=0.20m/s,求:
相互作用过程中A、B 的加速度大小
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B间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减少量
A、B间的最小距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       )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题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波尔的原子模型

小题2: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
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
(RH为常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   )
A.线系IB.线系IIC.线系IIID.线系IV
小题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 < 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理——选修3-5](15分)
小题1:“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这种钚239可由铀239(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
A.2B.239C.145D.92
小题2:如图所示,甲车质量为2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顶部上表面光滑,右端放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物体,乙车质量为4kg,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甲车碰撞后甲车获得6m/s的速度,物体滑到乙车上,若乙车足够长,其顶部上表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g取10m/s2

(1)物体在乙车上表面滑行多长时间相对乙车静止;
(2)物块最终距离乙车左端多大距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