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面间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做为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面间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做为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面间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做为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答案
在木块与子弹一起向左运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木块、子弹、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系统动量不守恒;
在子弹击中木块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统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因此子弹、木块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故选:B.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竖直悬挂着一质量为mA=2m的小球A,恰好紧挨着放置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B=m的物块B.现保持细绳绷直,把小球向左上方拉至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的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恰好与物块发生碰撞,而后小球向右摆动的最大高度为
L
8
,物块则向右滑行了L的距离而静止,求:
(1)A球与B碰撞前对细绳的拉力T;
(2)A球与B碰撞后一瞬间A球的速度大小VA
(3)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理选修3-5]
(1)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2)如图所示,平板小车C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在A、B两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小车C的两端同时水平地滑上小车.初速度VA=1.2m/s,VB=0.6m/s,A、B与C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1.A、B、C的质量都相同.最后A、B恰好相遇而未碰撞.g取10m/s2.求:
(1)ABC共同运动的速度;
(2)定性描述从AB滑上小车以后ABC三个物体相对地面运动的情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促进了人们对微观领域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
B.卢瑟福通过a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的研究,发现了质子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D.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E.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2)如图所示,木板A质量mA=1kg,足够长的木板B质量mB=4kg,质量为mC=4kg的木块C置于木板B上,水平地面光滑,B、C之间存在摩擦.开始时B、C均静止,现使A以v0=12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B碰撞后以4m/s速度弹回.g取10m/s2,求:
①B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率;
②碰撞后C在B上滑行距离d=2m,求B、C间动摩擦因数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车厢长度为L,质量为M,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车厢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车厢壁来回碰撞n次后,静止在车厢中,此时车厢速度为:
A.0
B.v0,水平向右
C.mv0/(M+m),水平向右
D.mv0/(M-m),水平向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的弧形轨道末端水平,固定于水平桌面上,B球静止于轨道的末端.轨道最高点距轨道末端高度及轨道末端距地高度均为R.A球由轨道最高点静止释放,A球质量为2m,B球质量为m,A、B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及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的损失.求:A、B两球落地点的水平距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