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在单摆a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完成6次全振动,两摆长之差为1.6 m.则两单摆摆长la与lb分别为(  )A.la=2.5 m,lb=0.9 mB

已知在单摆a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完成6次全振动,两摆长之差为1.6 m.则两单摆摆长la与lb分别为(  )A.la=2.5 m,lb=0.9 m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已知在单摆a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完成6次全振动,两摆长之差为1.6 m.则两单摆摆长la与lb分别为(  )
A.la=2.5 m,lb=0.9 mB.la=0.9 m,lb=2.5 m
C.la=2.4 m,lb=4.0 mD.la=4.0 m,lb=2.4 m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单摆周期之比:,周期,则摆长之比为:,因为摆长之差为1.6 m,所以可求得la=0.9 m,lb=2.5 m
故选B
举一反三
一个摆长约1 m的单摆,在下列的四个随时间变化的驱动力作用下振动,要使单摆振动的振幅尽可能增大,应选用的驱动力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方向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      
(2)开始时刻摆球的位置是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2,摆长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单摆的摆长,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次所用的时间为,进而算出周期
(1)该同学测得的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A.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50次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并测出相应的周期,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的数值,再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则重力加速度          。(用和有关常量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摆球原来处于它的平衡位置O点,后来摆球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着圆弧运动。摆球经过P点时,重力与水平恒力的合力沿摆线的长度方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摆球经过P点时加速度等于零
B.从O到P的过程摆线的拉力对摆球不做功
C.摆球从O到P的重力势能增量小于F对摆球做的功
D.从O到P摆球的机械能增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研究单摆的周期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最大摆角小于5°的情况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先后只改变摆长、摆球的质量或振幅,测量单摆的周期。对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如果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2倍,则单摆的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B.如果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2倍,则单摆的周期变为原来的倍
C.如果只将摆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则单摆的周期变为原来的倍
D.如果只将单摆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则单摆的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