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温标:在1954年以前,标准温度的间隔是用两个定点确定的,它们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汽化点)和冰在标准大气压下与饱和空气的水相平衡时的熔点(冰点)。摄氏

摄氏温标:在1954年以前,标准温度的间隔是用两个定点确定的,它们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汽化点)和冰在标准大气压下与饱和空气的水相平衡时的熔点(冰点)。摄氏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摄氏温标:在1954年以前,标准温度的间隔是用两个定点确定的,它们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汽化点)和冰在标准大气压下与饱和空气的水相平衡时的熔点(冰点)。摄氏温标(以前称为百分温标)是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斯设计的。如图所示,把冰点定为0℃,汽化点定为100℃,因此在这两个固定点之间共为100℃,即一百等份,每等份代表一度,用1℃表示,用摄氏温标表示的 温度叫做摄氏温度。摄氏温标用度作单位,常用t表示。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科学家开尔文创立,把-273℃作为零度的温标,叫做热力学温标(或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用K表示单位,常用T表示,试回答: 
(1)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可以粗略地取-273℃为绝对零度,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K,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K。
(3)如果物体的温度升高1℃,那么物体的温度将升高____________K。

答案
(1)T=t+273K
(2)0,273,100,373
(3)1
举一反三
已知某物理量X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用图象表示某物理量X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不定项选择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
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不定项选择关于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10K
C.温度越高,所有的分子运动越快
D.一个物体的温度由10℃升高到20℃,与它从288K升高到298K所升高的温度是相同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测铜块的比热容时,先把质量已知的铜块放入沸水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它迅速放入质量已知、温度已知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当水温不再上升时,这就是铜块与水的共同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就可以计算铜块的比热容,”    以上这段叙述中,哪个地方涉及了“平衡态”和“热平衡”的概念?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表示物体存在状态的各参量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就说物体处于非平衡态,对吗?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