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半径R=10 cm的四分之一圆弧,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

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半径R=10 cm的四分之一圆弧,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半径R=10 cm的四分之一圆弧,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射向圆心O,在AB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45°,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亮斑。已知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
(1)判断在AM和AN两处产生亮斑的颜色;
(2)求两个亮斑间的距离。
答案
解:(1)设红光和紫光的临界角分别为C1、C2
sinC1,C1=60°
同理C2=45°
i=45°=C2,i=45°<C1,所以紫光在AB面发生全反射,而红光在AB面一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且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线与AC垂直,所以在AM处产生的亮斑P1为红色,在AN处产生的亮斑P2为红色与紫色的混合色
(2)画出如图光路图

设折射角为r,两个光斑分别为P1、P2
根据折射定律n1
求得sinr=
由几何知识可得:tanr=
解得AP1=5 cm
由几何知识可得ΔOAP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得AP2=10 cm
所以P1P2=(5+10) cm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平静的湖面上能看到岸边树的清晰倒影,是发生了光的全反射
B.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发生了光的全反射
C.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时,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红光改为蓝光,条纹间距将变宽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透明物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直角边,长度为2L,∠ABC=45°,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AC边的中点.此透明物体的折射率为n=2.0。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透明物体,试由光路图画出光线从ADC圆弧射出的区域,并求此区域的圆弧长度s。(不考虑经ADC圆弧反射后的光线)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abc为一全反射棱镜,它的主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ac面上,在ab面上全反射。若光线在ac面上入射点位置不变,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不考虑自bc面反射的光线),已知C>C(C为临界角),那么(   )

A.使入射光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从ab面射出,则红光将首先射出
B.使入射光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从ab面射出,则紫光将首先射出
C.使入射光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从ab面射出,则紫光将首先射出
D.使入射光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从ab面射出,则红光将首先射出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的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也随你的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

A.同海市蜃楼具有相同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
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
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
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MM"是两种介质的界面,A是入射光线,B是反射光线,C是折射光线,O是入射光线的入射点,NN"是法线,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i>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i逐渐增大时r也逐渐增大,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B.i逐渐减小时r也逐渐减小,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i逐渐增大时r将逐渐减小,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i逐渐增大时r也逐渐增大,但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