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C.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D.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C.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D.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

题型:深圳二模难度:来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C.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D.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只能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答案
A、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发射现象.故A错误.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
C、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能级差也是量子化的.故C正确.
D、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根据
C23
=3,知可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
故选BC.
举一反三
伴随着某一种粒子X的发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核内部可能存在不带电荷的中性粒子Y,则粒子X是(  )
A.中子B.α粒子C.电子D.质子
题型:徐汇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α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可能符合事实的是(  )
A.1305、25、7、1B.202、405、625、825
C.1202、1010、723、203D.1202、1305、723、203
魔方格
题型:徐汇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图表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在b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魔方格
题型:西城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压力和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没有任何影响
D.铀核发生裂变时的核反应是
235
92
U→
141
56
Ba+
92
36
Kr+2
1
0
n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箱,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如图所示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合理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
A.
魔方格
B.
魔方格
C.
魔方格
D.
魔方格
题型:奉贤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