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数 | F(N) | vB2-vA2(m2/s2) | a(m/s2) | |||||||||||
1 | 0.60 | 0.77 | 0.80 | |||||||||||
2 | 1.04 | 1.61 | 1.68 | |||||||||||
3 | 1.42 | 2.34 | ||||||||||||
4 | 2.62 | 4.65 | 4.84 | |||||||||||
5 | 3.00 | 5.49 | 5.72 | |||||||||||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v2-
可以求出:a=
代入第3次实验数据得a=2.44m/s2 ③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图象如图所示: ④对比图象可知,实际图象没有过原点而是和横坐标有交点,造成原因是因为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传感器读数偏大. 故答案为:②
| ||||||||||||||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铁架台、米尺、计时仪器、小车(可视为质点)、砝码等,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l)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①测量木板长度为l,将木板一端放在铁架台的支架上. ②让小车从静止开始由顶端滑到底端,测出下滑时间t,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表示为a=______. ③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向小车内加入砝码,再使其由静止开始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下滑时间t′. ④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小车两次下滑的加速度a与a′的关系为a______a′(填“>”、“<”或“=”) ⑤据此能否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______ (填“能”或“不能”) (2)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①若不计摩擦,小车质量为M,木板长度l,两端高度差为h时,小车沿木板下滑受到的合外力为F=______, ②改变木板倾角,测出每次木板两端的高度差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 ③为了寻求a与F的关系,可以作出与变量h、t相关的图象,当两坐标轴的物理量为______和______时,得到的图象才是直线. |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 (1)此实验小组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在纸带上取A、B、C三个计时点(OA间的各点没有标出),已知d1=3.0cm,d2=4.8cm,d3=6.8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某实验小组得到的图线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 ||||||||||||||
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______的图象.如图是某同学在此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 | ||||||||||||||
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实验中,三个小组分别采用了图甲、图乙、图丙不同的实验器材进行.乙组不同于甲组的是长木板的右端垫着小木块,丙组不同的是用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数字计时器代替打点计时器(遮光条通过每个光电门需要的时间t都可以直接显示出来). (1)若先探究a与F的关系,则应保持实验器材中______不变;实验中测F应该测的是______,在三组器材中测F时产生系统误差最大的是______,乙组中采取减小系统误差的关键是______.三个组测量了数据后描绘的a-F图象有所不同,其中有一组得到的如图丁所示,这是______组器材测得的结果.(每空1分) (2)用丙组做实验时两个光电门间距是30cm,遮光条的宽度为1cm,它通过光电门1和2时需要的时间分别显示为0.1s和0.025s,计算小车经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1=______m/s,v2=______m/s,由此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 | ||||||||||||||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小车前端各系一根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小盘和砝码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合力,增减小盘中砝码,可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后端各系一根细线,用一个黑板擦把两根细线同时按在桌上,使小车静止。抬起黑板擦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按下黑板擦两车同时停下,用刻度尺量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用此办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