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导轨ab、cd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导轨间距为l,b、c两点间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ef是一水平放置的导体杆,其质量为m、有效电阻值为R,杆与a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导轨ab、cd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导轨间距为l,b、c两点间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ef是一水平放置的导体杆,其质量为m、有效电阻值为R,杆与a

题型:0117 月考题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导轨ab、cd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导轨间距为l,b、c两点间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ef是一水平放置的导体杆,其质量为m、有效电阻值为R,杆与ab、cd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拉导体杆,使导体杆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导轨电阻及感应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求:
(1)导体杆上升h高度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
(2)设导体杆从t0=0时刻由静止开始运动,试推导出导体杆所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答案
解:(1)感应电量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得
 
(2)设ef上升到时,速度为、拉力为F,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
综上三式,得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桌面上足够长的两平行导轨PQ、MN,间距为d=0.5m,P、M两端接有一只理想电压表V,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磁感强度B=0.2T的匀强磁场中,电阻均为r=0.1Ω,质量分别为m1=300g和m2=500g的两金属棒L1,L2平行地搁在光滑导轨上,现固定棒L1,使棒L2在水平恒力F=0.8N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作加速运动。试求:
(1)当V表读数为U=0.2V时,棒L2的加速度多大?
(2)棒L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
(3)若在棒L2达vm时撤去外力F,并同时释放棒L1,求棒L2达稳定时速度值;
(4)若固定L1,当棒L2的速度为v(m/s),且离开棒L1距离为S(m)的同时,撤去恒力F,为保持棒L2作匀速运动,可以采用将B从原值(B0=0.2T)逐渐减小的方法,则磁感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变化(写出B与时间t的关系式)?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两根金属棒和三根电阻丝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虚线框内存在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大小之比R1:R2:R3=1:2:3,金属棒的电阻不计,当S1、S2闭合且S3断开时,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当S2、S3闭合且S1断开时,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3I;当S1、S3闭合且S2断开时,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是

[     ]

A. 0
B. 3I
C. 4.5I
D. 6I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垂直于水平桌面向上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8T,宽度L=2.5 m。光滑金属导轨OM、ON固定在桌面上,O点位于磁场的左边界,且OM、ON与磁场左边界均成45°角。金属棒ab放在导轨上,且与磁场的右边界重合,t=0时,ab在水平向左的外力F作用下匀速通过磁场。测得回路中感应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OM、ON接触处的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棒开始运动后前2 s内通过棒的电荷量为2.5 C
B.OM、ON接触处的电阻为0.5 Ω
C.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为E=2-0.4t(V)
D.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F=2(2-0.4t)2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磁场中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刚性金属框abcd,框ab边的质量为m,电阻为R,其他三边的质量和电阻均不计。cd边上装有固定的水平轴,金属框可绕cd轴自由转动。将金属框自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在金属框第一次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ab边的电流方向为b→a
B.ab边经过最低点时的电动势为BL
C.a、b两点间的电压逐渐变大
D.整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与转动的快慢无关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磁场中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刚性金属框abcd,框ab边的质量为m,电阻为R,其他三边的质量和电阻均不计。cd边上装有固定的水平轴,金属框可绕cd轴自由转动。将金属框自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在金属框第一次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ab边的电流方向为a→b
B.ab边经过最低点时的电动势为BL
C.a、b两点间的电压始终不变
D.整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与转动的快慢无关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