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为这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据每个《读者文摘》载:人的一生以60岁为标准,共计21900天。其中睡眠占用20年,吃饭占用6年,娱乐玩耍占8年,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为这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据每个《读者文摘》载:人的一生以60岁为标准,共计21900天。其中睡眠占用20年,吃饭占用6年,娱乐玩耍占8年,穿衣打扮占用5年,行路、旅游、堵车占用5年,生病3年,大电话1年,上卫生间1年,闲谈70天,擦鼻涕10天,剪指甲10天……最后的时间为剩余10年! 标题为: |
答案
例:人生(或生命)的帐单。 |
解析
此题在概括文意中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讲究标题语言的形象化,可运用适当的辞格,而“生命的帐单”、“人生有限”、“人的一生”、“一生时间的划分”等标题语句,就缺乏了语言的形象和含蓄,在文采上就有所欠缺。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一词,简要回答问题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答: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公木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折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汇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文中的三个比喻①“九曲黄河”、②“黄河之水天上来”、③“奔流到海不复回”,分别比喻什么? 答:① ;② ;③ 。 |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归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20字)) 答: |
体会例句中的修辞手法,仿造另一个句子。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中“像”的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 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一看就像庙里的一尊金刚。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