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国演义》“割发权代首”(第十七回)故事情节。(6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简述《三国演义》“割发权代首”(第十七回)故事情节。(6分) |
答案
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曹操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后人写有诗句:“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割发权代首”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了消息,从此一病不起。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毁,切断一切与所爱的人的关联。 | B.《家》叙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衰落崩溃的过程,高家三兄弟的恋爱故事是小说的重要内容,包括觉新与梅、瑞珏的婚姻悲剧、觉慧与鸣凤的爱情悲剧、觉民与琴奋起反抗获得的幸福爱情。 | C.《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 | D.《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风波》中的七斤嫂生性懦弱隐忍,《社戏》和《兔和猫》中“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勤劳善良。 | E.《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桑提亚哥驾一叶小舟在海上捕大马林鱼时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作品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具有象征意义:这样的硬汉,“你尽可把他毁掉,但就是打不败他”。 |
简答题(10分)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4分) (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了。”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指的是什么?(6分) |
名著阅读题(6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桑丘一上任,公爵的手下就布置了几件疑案来捉弄他,不料都被桑丘一一妥善解决了,判得又公正又清楚。桑丘还制订了一些有益手老百姓的法令,那地方至今遵守“大总督·桑丘的宪法”。(《堂吉诃德》) | B.吕布被曹操击败后投奔刘备,屯扎小沛;乘刘备出兵抵御袁术时夺了徐州,把小沛还给刘备。袁术进攻刘备,吕布在辕门射中画戟,勒令双方讲和。不久吕布又攻小沛,刘备兵败,投奔曹操。(《三国演义》) | C.大卫·科波菲尔在寄宿学校撒伦书院深受校长喜爱;但生日时母亲去世,后父把大卫送去当童工,房东夫妇又欠债入狱。大卫历尽艰辛,最后只能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大卫·科波菲尔》) | D.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玩了个热闹。结果史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红楼梦》) |
|
《巴黎圣母院》第7卷中说,爱斯梅拉达“每次提起那两个人都十分恐惧”。这两个人除了克洛德之外,还有一个人是谁?这个人与爱斯梅拉达是什么关系?爱斯梅拉达“恐惧”这个人的原因是什么?(3分)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讽谏梁惠王要施仁政于民,还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仁政措施。 | B.《庖丁解牛》是一篇代表庄子思想的寓言。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里的“道”,指的是古代君子所追求的崇高的道德修养。 | C.鲁迅在小说《药》中写了两个悲剧,一个是华小栓之死,另一个是革命者夏瑜之死。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还用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治病,从而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 D.《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自认为最好的小说,文中死去的“小偷”的母亲在世人面前极为镇静,她身上的那种超越道德伦理的母爱打动了神父,也打动了读者。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