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补出一个恰当的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4分)刘备与诸葛亮初识的经过,《魏略》与《九州春秋》都说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的,陈寿不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补出一个恰当的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4分) 刘备与诸葛亮初识的经过,《魏略》与《九州春秋》都说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的,陈寿不取其说,而书“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根据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又如诸葛亮征南事,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是不合情理的,所谓“南人不复反”也不符合史实,陈寿对此一概不取,只说“其秋悉平”;再如载于吴人张俨《默记》中的《后出师表》,后人以为,就这篇文章所叙的事实与思想看,都不像是诸葛亮的作品,陈寿同样也不录此篇。可以看出,_________ |
答案
陈寿对(对于)史料的取舍是很严谨的。 |
解析
无 |
举一反三
下面是一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论,请你仿照句式,也运用引用的方法,对某学科的学习进行评论。(5分) 语文课堂教学,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二个年头,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要求。(6分) (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2分) 答: 。 (2)请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两点建议:(2分) 答: 。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2分) 答: 。 |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十分鲜明,请各用一个句子对这两个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人物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30字。(4分) (1)贾宝玉是一位____人物形象。 (2)王熙风是一位____人物形象。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据2010年3月9日《重庆晚报》报道,中国移动重庆豁司总经理沈长富近日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如“3Q”、“bt”,还有“口”、“口”等。他认为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网络用语,会产生不好影响。 附:相关网络用语解释 3Q:同英语“Thank you。bt:即“变态”。口:古同“炯”,明亮有神。网友依字形引申为“郁闷、悲伤、无奈”。口:古同“梅”。网友依字形引申为“很呆、很傻、很天真”。 (1)结合《语言文字运用》中学到的造字法等方面的知识,请从沈长富列举的网络用语中举一个例子说明网络用语在构成或表意上的特点。(3分) (2)沈长富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80字左右)(3分) |
填写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6分)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 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 ① ;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 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 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 ② ,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 北文化则是 ③ ,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 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