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二)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
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庸
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举一反三
  请根据画面和材料内容补写漫画中的对白。近日,一张某市城管执法的照片在网上走红:该市城管队员在整治一处占道鱼摊时,采用围观的方式执法,使摊贩感到不好意思,最终主动收摊。这种执法方式被网友称为“眼神执法”。
城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摊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对材料中《公民建议书》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11年12月8日,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发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新生代进城务工者不希望被称“农民工”,依然认为自己是“农民工”的,只占14%。
  近日,八位学者、律师联合向国务院寄出《公民建议书》,认为“农民工”称谓存在歧视成分。提请国务院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府行文中变更“农民工”称谓,以改变外来务工者受歧视的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
1.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他贼HD,给我带来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O(∩_∩)O……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FC……后来由于有童鞋打电话给我,我就和GG886……”
  读到以上文字,你会不会觉得一头雾水?其实,这就是目前中国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汉语”。
  以上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是:
  周末,读大学的哥哥回来,他贼厚道,给我带来了很多好东西,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我很高兴……就这样子,我就答应哥哥陪他去逛街吃肯德基……后来由于有同学打电话给我,我就和哥哥拜拜了……
  请从以上的材料中归纳出网络语言在构成或表情达意上的三种常见方式,并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前不久,一则“长沙长跑启动仪式小学生行进一圈竟累倒在地”的新闻引起关注尽管事后长沙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出面澄清:所谓“累倒”的学生其实只是在跑道边休息,并非累倒在地。但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澄清并无多大说服力。这些年,诸如 “初中男生做不了一个引体向上”“大学生军训频频晕倒”的报道还少吗?青少年体质下滑,绝非个别情况,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地谈一谈,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