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①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①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注:①燕人对荆轲的称呼②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③zhèn,刺 ④拊(fǔ)心,搥胸,形容非常痛心
1.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      夺取       
B.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如果没有
C.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厚
2.下列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乃得有报太子                
②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③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加粗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丹恐惧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4.下列各句与“而燕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秦王必说见臣
C.为之奈何                   
D.秦王必喜而见臣                                  
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A  
4.A
5.(1)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3)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粱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鞅掌:事务繁杂。
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学,自汝得之——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耽玩:潜心玩味
D.自求帝借书——表:表达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之心    独夫: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B.思先祖父   厥:其
C.理宜然    固: 本来                 
D.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尺寸之地       然秦区区之地   
B.多于南亩农夫      暴秦欲无厌
C.不敢言敢怒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①思厥先祖父(        )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
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划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B.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   等:   等同
C.帝乡不可期         帝乡:  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D.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  斯:则,就。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本来
B.余独好以为常    修:学习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D.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互相连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小人之过必(掩饰)
B.久不忘平生之言(通“约”,贫困)
C.学而不(厌倦)
D.就有道而焉(接近,靠近)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