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袆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袆与濂为总裁。袆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袆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日:“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王不得已出袆见之,脱脱欲屈袆,袆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日:“今虽孔圣,义不得存。”袆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袆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     报:答复
B .多惠政,赐金带之     宠:重用
C .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 .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袆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袆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 .王袆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 .王袆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 .王袆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袆。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胜”,与“胜地不常”中的“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江花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C.驴不怒,蹄之
D.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星翼轸,地接衡庐——分野
B.宇文新州之懿——美好
C.遥襟甫畅,逸遄飞——刚、顿时;迅速
D.家君作,路出名区——宰相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书沈通明事
[ 清]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其家通明     属:托付
B .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 .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2 .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 .人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 .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 .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时运不济,命途多: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彻区明:日光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证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     汲:取水
B.灌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甲   彻:穿透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 .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 .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富余劳力乐于应募。
D .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